上海出台28条措施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医疗企业这样说
来源:第一财经
“28条”主要涉及: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完善创新药械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创新药械临床应用以及加大创新药械医保支付支持等九大方面。
7月31日,上海印发《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28条”),以促进上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满足市民多元化保障需求,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并通过完善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和保险金融业的发展。
(资料图)
8月1日开盘后,相关医疗器械公司股价一度高开,不过临近收盘股价普遍出现下跌。微创医疗(0853.HK)下跌1.5%,乐普医疗(300003.SZ)下跌1.2%,威高股份(1066.HK)下跌6.2%,恒瑞医药(600276.SH)下跌2.7%。
多元支付支持创新医械
具体而言,“28条”主要涉及: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加大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监管合作机制、完善创新药械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创新药械临床应用以及加大创新药械医保支付支持等九大方面。
在探索建立商业保险支持创新药械产品保费补贴政策方面,其中第9条提出,对覆盖创新药械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优先支持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购买,提高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效率;第11条提出,探索将临床试验环节的药品责任险拓展至新药上市或者新适应症后1-2年的临床使用环节,减轻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后顾之忧。
对此,一位医疗器械行业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商业保险的问题是目前制约生物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进行商业健康保险的先行先试最有可能性,未来如果能够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将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
另一位资深保险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8条中涉及商业保险的措施值得期待,希望能够看到基础商业医疗保险更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保险的投资回报与报销责任的兼顾,这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28条”中提到的支持创新药械价格机制形成的条款包括: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政策,对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给予更多扶持,鼓励医药企业创新;除国家谈判药品和集中带量采购的药械外,其他药械由企业和医疗机构自主议价;优化新项目试行期内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应用;完善临床新项目备案应用机制,对首次临床应用的新项目准予收费立项后,其他医院备案后即可收费。
给厂家和医院更多自主议价权
“这些条款都意味着将给予产品早期的灵活自主议价权,给厂家和医院更多的自主权。”心脉医疗总裁朱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健适医疗市场准入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8条中涉及的措施对于创新的医疗器械公司而言是极为利好的,尤其是在新产品和物价收费项目上。”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健适医疗的一款创新器械产品冲击波导管Shockwave目前正在加大临床应用推广。
“这款设备目前需要和同目录下的其他导管比价,有黄线价格限制,如果28条实施后,就意味着可以和医院直接议价,没有黄线价格限制了。”上述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新术式物价项目的申请需要每家医院单独做,现在一家医院做出来之后,其他医院也可以备案试用,这将缩短医院准入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在加大创新药械临床应用及医保支付支持方面的措施包括:医院不得以用药目录数量、“药/耗占比”等原因限制创新药械入院;对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前三年实行单列预算,不纳入当年医院医保总额预算,第四年案前三年最高一年使用情况纳入总额预算测算基数;在DRG/DIP支付方面对创新药械予以倾斜,提高新技术应用病例支付标准,新技术应用高倍率病例不设控制比例,成规模新技术应用可独立成组。
“创新的药械产品将不会被纳入DRG控费,意味着新产品的使用不会占用科室的高值耗材耗占比指标,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来使用,自主选用临床效果更好的创新产品。”朱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措施只要在落地前认真征求和听取相关单位和各方的诉求建议,在上海可推广性非常高。
业内普遍预计,28条措施有助于推动医药器械公司重新将重点回归到医疗创新上。复星医疗器械旗下医疗器械创新公司复拓知达总经理孙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最新出台的28条多元支付机制措施,从政策层面为专注全球首创的医疗器械研发型企业打开价值空间。”
他还表示,配合集采等流通环节的“挤水分”措施,未来创新医疗行业有望创造出“高研发投入-高市场回报-高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模式,为通过科技创新来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也将增强相关产业及投资机构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