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农文旅融合发力!津南区北闸口: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_当前观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天津北方网讯:以优秀文化为切入点,以闲置仓库为载体,随着总投资7000余万元的农文旅产业综合体——月桥文化仓项目落成使用,津南区北闸口镇成为地域文化传承新名片,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 学生们在月桥文化仓开展木艺研学活动
. “大家知道中国传统木艺的祖师爷是谁吗?”“鲁班!”日前,津南区北闸口镇月桥文化仓木艺工坊内,洪亮的回答声整齐划一,来自河北区宁园小学的270余名学生正在进行木艺研学活动。他们面前摆放着刨子、砂纸、拉花锯、木蜡油等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木料用线锯切割成一个小兔子的形状,再使用不同粗细的砂纸依次反复打磨,最后再抹上木蜡油进行保护。看到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大家很有成就感。
. 月桥文化仓木艺老师指导学生们制作手工木梳
. 一大早,月桥文化仓总经理刘玉兰就开始忙碌起来:“到10月份婚宴都排满了,最多的时候一天三场,今天还要接待两拨儿研学活动和一场开笔礼,都是从市区过来的师生,咱必须安排好!”刘玉兰告诉记者,月桥村因浪漫的爱情传说而得名,村集体以此为依托,结合不同目标客群设置对应的体验项目及内容,推出了主题婚礼、民俗展览、文化展演、乡村主题游等系列活动,打造集优秀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农耕文化、婚姻文化、康养度假、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北方浪漫水乡。项目采取连农带民模式,目前已解决当地60余人就业问题。美丽乡村焕新颜,如今的月桥村名气一天比一天响,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在“月老坊手工编织培训班”,乡村能人、手工编织老师杨会敏正带领几名村民学习毛线工艺品钩织,在她们的巧手下,一团团毛线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鲜花、水果、小动物等造型。“我和我的‘学员’大多都是家庭主妇,大家在这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编织的作品还可以由文化仓代卖,出活儿快的一个月最高能挣3000多块钱呢!”杨会敏说。
. 杨会敏(中)指导村民进行手工编织
. “近年来,我们深挖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月桥乡村振兴示范村,采取‘乡贤带动’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7000万元,盘活闲置厂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以婚姻文化为主题的农文旅产业。项目运营以来,举办首届‘月老文化节’‘倡文明婚俗树优良家风’等主题活动,积极弘扬优秀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大力发展农耕研学体验,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村民就业。目前,我们正加快推进‘月桥十二坊’精品民宿和水上娱乐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北方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京津冀以文促旅新样板、津沽婚姻文化活化创新基地发展目标,为天津乡村振兴打造新样板。”津南区北闸口镇党委书记郑建立说。(津云新闻编辑李彤)